新闻中心
News
分类>>弘扬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啦啦操》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弘扬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啦啦操》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啦啦操是一项体育运动,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为美式足球呐喊助威的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体育运动。现代啦啦操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并结合Dance(舞蹈)、Cheer(口号)、Partner Stunts(舞伴特技,是指托举的难度动作)、Tumbling(技巧)、Basket Toss(轿子抛)、Pyramid(叠罗汉)、Jump(跳跃)等动作技术,配合音乐、服装、队型变化及标示物品(如彩球、口号板、喇叭与旗帜)等要素,遵守比赛规则中对性别、人数、时间限制、安全规则等规定进行比赛的运动。
《啦啦操》课程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教学指南且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啦啦操花球传接组合,培养学生的灵敏性与协调性,提高身体素质,体现青春活力,陶冶情操和调节心理,增强学生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弘扬爱国奉献、自信自强、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同时依据课标提出的“课程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把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作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目标。
(一)追求:通过符合新时代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树立追求的教育理念。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加体育运动能带来内在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还能带来经济和文化资本的提升。体育参与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个人改变,并且这种个人改变会带来更广泛的积极社会影响。
(二)塑造优良品格: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和超越自我的优良品质。通过啦啦操这项体育活动,使大学生体验到在团队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塑造大学生精益求精、坚持创新的优良品格。
(三)提振自信心:激励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树立目标,坚定信念,积极进取,刻苦专研,培养坚持、坚强、坚定的精神品质。体育促进发展理论认为,体育应促进公众健康,促进青少年成长。在此基础上,啦啦操课程设计应该考虑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和包括规则意识、拼搏精神、竞争协助、顽强意志在内的社会适应能力锻炼。
选用爱国音乐,让学生学唱并记住歌词,做到边唱边跳。啦啦操运动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队员身体动作的完美完成以及高超的技能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和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爱国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鼓舞士气,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运动强度适宜,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参与课外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人们包括大学生更多地选择屏幕为基础的休闲行为,更多地使用机动交通工具,这些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与人类生物学相冲突,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通过体育项目引导人们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饮食习惯。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要实现课程教学目的,关键是要开展丰富多彩且使大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类型,教学内容的选择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吸引大学生参与。只有充分参与啦啦操教学,大学生才能感受体育的魅力,享受体育的快乐,从体育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老师通过线上视频、理论、图示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多方位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展示自我,激励学生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欣赏及追求。虽然啦啦操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但是作为一项新兴的时尚体育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喜爱。课程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啦啦操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美学内涵,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通过运动中的体验与转换,将运动中的行为美与心灵美紧密相连,体现美育价值,培养大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追求美的能力。
课程中涉及啦啦操基本手位、步伐等元素,在授课中融入爱国爱党,诚实,善良,乐观,公平,无私,刻苦,永不言弃,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从而把学生塑造成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合作学练能力,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啦啦操是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各种高水平的动作技巧,集中体现青春健康的团队精神。因此,啦啦操运动的完成离不开队员的共同努力和默契的团队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和练习,促进大学生重视团队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团队教师对授课方案、课程安排、课程重点难点讲解反复讨论并修改,以达到更好的线上教学效果。同时团队教师多次研磨讨论课程的思政建设,梳理课程所蕴含和所承载的思想教育元素,挖掘各类思想教育元素并融入教学各环节。
从基本技术、心理训练、科学锻炼原理及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等方面进行理论和技术教学,引导学生为突出自身个性特点的啦啦操做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啦啦操动作进行分解示范,使学生充分了解所有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单个动作、分段动作、联合动作及成套动作的重复练习。啦啦操动作丰富,造型美观,但活泼多变。因此,分解及重复练习是啦啦操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基本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团队合作进行动作创作编排,激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教师在学生的学练和创作过程中进行适当地语言提示或动作指导,引领学生总结课堂的学习成效和身心感受。对学生展示的学习和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及时提出改进方法,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和学习创作的乐趣。
(一)音乐遴选:选择具有正能量、爱国的音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视频、音乐的作用是一方面可以辅助课堂练习,另一方面可以辅助课后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二)小组合作:花球传接技术是拉拉操团队配合的精髓,教师以啦啦操的团队运动项目的特征给学生灌输合作学练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精心指导:教师对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进行示范讲解,对学生进行练习方法指导,提出学练要求。课堂教学主要完成啦啦操基本动作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啦啦操的发力方式和运动轨迹,注重多变的动作与优美的舞姿相结合。
(四)学习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课程教学,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及时提出动作练习及团队合作方式建议。通过一个学期所学在王丽娜老师的编排下进行啦啦操表演。
(五)留意观察:在鼓励学生基础性和创造性练习的同时,教师多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学练中出现的问题并纠正错误动作,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团队荣誉感。
(六)加强练习:鼓励学生展示,为保证教学效果,本课程进行“一课+一练”的教学方式,每周安排学生锻炼3次,每次锻炼30分钟,通过Keep软件辅助指导完成,增强学生对团队协作精神的理解。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结合,课堂教学主要完成啦啦操基本动作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啦啦操的发力方式和运动轨迹,注重多变的动作与优美的舞姿相结合。课后学习方面,指导学生收看学习南京体育学院提供的《居家健身防疫—世界冠军带你强身健体》系列视频,指导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和专业啦啦操热身操的学习。
(七)课后监督:教师监督课程的到课率和作业完成率,对学生作业进行抽查。针对大家普遍出现的问题,集体强调和纠正,督促学生完成作业。请学生代表谈合作学习体会与感受,对学练及团队合作中的收获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学练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提出促进学生学习交流的建设性的建议。
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根据课程上课人数,以自由组合的方式,把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4-10人的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相互监督。考核学生的课堂练习完成情况和完成的质量。另外,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提交啦啦操创作视频完成作业。
(一)观察评价:在教学和练习指导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积极性,通过学生参与情况的行为学观察进行评价和反馈。
(二)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学习心得,了解学生课堂上及课堂外的具体学练情况,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学练和实践动作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三)相互评价:学生之间或团队之间进行相互的学习和评价,学生通过观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评价别人中学习,提高自己的练习效果。
(四)过程评价:教师在学生的学练过程中,及时进行纠错、指导、评价和自我评价。过程评价让教师能够及时修正或改变练习手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本学期的思政教育的融入,学习效果好,学生成绩明显提升,班级的平均分达到了90分以上。本学期教学督导听课评价均为优秀,课程也受到学生们的好评。
任何一门课程,育“人”是第一要务。特别是体育课程,《啦啦操》应该以“人”为本,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培养,既包括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也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素养。因此,我们坚持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相结合,始终将育“人”放在第一位。
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体育教学的第一要务。只有激发起热爱啦啦操的“心”,热爱啦啦操运动,学生自然会主动去克服一切学习困难,学好啦啦操。为此,我们教学团队以立“心”明“道”为目标。简言之,我们认为只有让学生对啦啦操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立好自己的“心”,提升学习啦啦操的兴趣,才可以说真正达到教学实效。
创“新”,实体课堂是一种教学渠道,在线平台也是一种教学渠道。疫情促使我们教育渠道发生改变。在全新的教学形势下,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变化,主动研究在线平台的特点,将它们的优势变成自己的优势。聚焦技术创“新”、教材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与学生评价创“新”等。
其一是“人”“机”互动;其二是“示范”“练习”互动;其三是“比”“评”互动;其四是“言”“论”互动。
(一)课堂引导是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在引导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价值导向与运动技能培养的统一。
(二)“互动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良好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优势互补,线上教学阶段出现了任何地方都能跟老师一起运动,课堂氛围轻松有趣。
(一)教师还应多学习多思考,教学内容更多地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结合时代发展,开展更多贴合大学生实际生活、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项目。
(二)在教学中找到适应学生的练习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给予相应的运动技术指导和建议,更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有所得,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三)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多种团队合作练习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力量j9九游会官网。
面临新时代的教学形势,我们既要吸收新时代给我们的新工具、新方法,又要善于保留与发扬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势。我们既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又要落地生根,在教学活动中产生教学实效。我们既要全心搞好体育教学,也要全心搞好思政教育。
我们认为,在体育课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体育元素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运动技能与思想教育的无缝对接,充分体现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所归。真正做到“运用身体之活动,以教育我之人格”,彰显出了体育文化魅力,为课程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